欢迎访问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》校报 -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  
  
第13期 本期版   合订本   报刊导读   小程序   更多期次  
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 |  文字版 |  订阅 |  返回首页
   

学会选择

查看:35


徐爽,2013 级英语(财经新闻方向)专业学生。曾任校党委宣传部校报记者团报纸部副团长,获评校级优秀学生记者,北京高校好新闻奖评论类二等奖。曾于财新传媒、网易传媒、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实习,在TBC担任中国同屋和留学生助教一年,第七届CCTV 传媒梦工坊入选学员。

我记得中学老师最经典的一句话莫过于“现在好好学习,上了大学想怎么玩就怎么玩,没人管你”。抱着这样的期待来到大学后,我发现大家依旧在玩“军备竞赛”,每个年级都有升级打怪的常见目标猎物,比如GPA、学生组织、实习、科研、托福之类的。即使你不主动追求点什么,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“我要找个目标”以及“我应该努力”几乎是本能反应,至少是潜意识。

在冉云飞博客里看到一句话,大意是他认为有价值的大学生活是明白什么是“自己的选择”,以及自由地说“不”。挺有意思的哈,我当时想着。当我有一天开始身着直男款衬衫,踏着洞洞鞋混迹于教室和图书馆时,我似乎找到这种“这是自己的选择”的仪式感。严格意义上,这身衣着不算绝对的“自由选择”,它可能是很多间接影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;但对于我来说,这是针对我摆脱自我束缚和无视他者凝视压力的想法下做出的“选择”。

当我开始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“怼”老师时,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自由地说“不”。“怼”这个词带有偏向性和攻击的意味,“自由地讨论和提出质疑”这个描述或许更中立客观些。回忆整个大学,我对于课堂的态度有三个转变过程:先是消极应对,以睡觉、玩手机和蒙混过关度过大部分课程;接着是严辞批判,认为大学之精神丧失,课堂评价标准充满制度漏洞,塑造着一个个“有水份的优秀”;再后来,我开始理解我们的大学,“理解”让我重新回归到课堂中,并且更加积极地参与互动,甚至创造互动。

其实,大学并不只是一种教育的渠道,在这里我们除了进行“军备竞赛”,忙着掌握各种技能,反复训练自己的英语口语让它变得跟英美本土人一样纯正,参考遵循着学长学姐们给我们探索出的未来道路。可是在大学里,我们同样能拥有一个自由而有趣的灵魂,看似千篇一律,实则万里挑一。


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9810次访问,全刊已有7712635次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