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》校报 -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  
  
第08期 本期版   合订本   报刊导读   小程序   更多期次  
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 |  文字版 |  订阅 |  返回首页
   

《朗读者》:静听文字里的故事

作者:乔南瑛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6级查看:65
 

 

    “一样是明月,一样是隔山灯火,满天的星,只有人不见,梦似的挂起”。说起林徽因的《别丢掉》,许渊冲老先生几度哽咽,在场所有人也被他的情绪感染,眼眸渐渐氤氲。这是央视新栏目《朗读者》的第一期。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,《朗读者》出奇地平和,完全没有严肃古板的氛围,更像是大学里老师与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的日常聊天。“喧嚣、流量,不是我想要的”,首次担任制片人的董卿这样说道。

  对于朗读者和朗读篇目的选择,董卿团队松且严。“一个人,一段文”。简单的六个字是《朗读者》的制作核心。朗读者通过朗读一篇文章、歌词或者信件,讲述他的故事。在这里,他们不是演员、作家、企业家,和所有观众一样,他们是儿女,是父母,是追梦者,是有血有肉有泪有笑的人。当斯琴高娃朗读出贾平凹的《致母亲》,表达对已逝母亲的无尽追思,忍不住泪流时,身旁的董卿也不禁潸然泪下。“也该难过一下了”,斯琴高娃拂去泪水后露出坚强的笑容。这不是一个以造作煽情为目的的节目,却意外触及很多奔波于纷繁复杂大千世界的人内心最柔软的一角,寻得一处清澈寂静。

  纵观近来中国电视节目市场,不同类型综艺节目层出不穷,有的好评如潮,有的话题性很强,同时原创与非原创并存,收视热度不一。但不论是明星亲子互动的《爸爸去哪儿》,还是以语言风格泼辣吐槽犀利引人注目的《吐槽大会》,都在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一个共同的核心——褪去表面的身份地位,直面内心的情感和品格。

  从《中国诗词大会》、《见字如面》再到如今的《朗读者》,成功的文化节目相继诞生,社会大众的选择进一步说明了: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,社会文化取向也悄然改变。大众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物质生活,而是逐渐打破物质固有的束缚,追求质朴、深沉的内在精神。文字的力量,温和却深厚、微妙却震撼、真诚又可靠。自几千年前起,古典诗词精简却意蕴绵长的力量就已流淌在我们血脉之中,四字、五言、七绝……板正庄严的方块字形定而意无穷。文字里隐而不见的精神,逾千百年光阴岁月不失光彩,历经千秋万代仍是中国人最纯净的精神家园。

  接受《环球时报》采访时,董卿说:“再过十年,我有自信一个节目做到什么形式都不要,就是架一台机器在院子里,放一本书,没有舞台,没有灯光,没有音乐,只是安安静静地说文字里的故事。”

  相信那一天,终会来到。


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4323次访问,全刊已有7712003次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