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》校报 -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  
  
第06期 本期版   合订本   报刊导读   小程序   更多期次  
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 |  文字版 |  订阅 |  返回首页
   

中国成全球化红利制造者(节选)

查看:66

       在当下逆全球化思潮大行其道、右翼势力的声音越来越响亮的情况下,中国顶住多重压力,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,坚持推动全球化发展,为全球经济走出困局、重回正途身体力行。中国从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获益良多,并且开始从全球化红利享受者向制造者转变,开始向全世界展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意愿和能力,并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行动,为当前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困局提供了创新思路,为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。

  面对来势汹汹的逆全球化倾向,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对于化解国际经贸摩擦,提振经济活力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。从现实情况看,发达国家力推的全球治理新规制仍然执念于僵化的自由主义教条,以自身内部的诉求为出发点,根据自身利益得损制定规则,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及其人民的需要关注甚少,难以为全球各国的共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
 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,中国始终贯彻对外开放的发展理念。借助前一时期全球化扩张和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机遇,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,中国经济迎来了腾飞阶段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,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远超所有发达国家贡献率之和。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,中国既享受到巨大的红利,又反过头来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越来越多的动力。

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组建和运营,进一步完善了全球多边开发网络和金融治理机制,填补了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空缺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,积极发展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,符合各国的经济发展愿景,为参与各方共同发展、共同繁荣提供了合作共赢之路,也为各方的全方位互信交流创造了包容性平台。

  回顾中国过去参与全球化并从中获益的经历,可以看出前一阶段全球经济发展整体形势向上,而中国的参与直接提振了国际市场供给和需求规模,双方的良性互动助推了国际经济的长期繁荣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。中国要秉持实事求是的观念,在审慎了解内外情况的基础之上,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,寻找各方诉求的最大公约数,为全球化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路线图。

  在与其他国家开展经济合作与交流协调时,中国可以基于各方共识,寻找各方均认可的优先项,为合作安排创造“早期收获”项,推动各方经济往来的持续融合与发展。对于和主要大国间的合作,中国首先要注意加强同各方经济政策的协调。

  大国作为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最主要力量,在重塑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方面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新技术带来的新产品、新业态为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潜力,而有效释放这一潜力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制和法律体系。当前的技术进步已经不可能只在一国内部进行,新的技术革命需要各国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合作,需要各方的协调改革,来为释放技术进步红利提供适宜的土壤。

  对于和广大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往来,中国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,为较为落后国家提供可行的发展实践路径。通过进一步落实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将中国的资本和产业优势同各国当地的经济条件相结合,实现各方的共赢发展。在面向发展中国家走出去的过程中,中国企业可以采取抱团行动的方式,通过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、金融服务的输出,克服不同国家面临的限制,最大化地带动各方参与到国际经济交流合作中来,也可以避免各种风险对合作成果的侵蚀。

(本文发表于《参考消息》2017年3月22日第11版)


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6916次访问,全刊已有7709307次访问